无人机、机器人成新农具 农高会上解锁“新农活”
“农业无人机”“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果蔬紫外激光打标机”,从田间管理到果实采摘再到溯源打标,在第30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智慧农业为“三农”解码新技能。
“这台全新的T25农业无人机拥有最大20公斤喷洒与25公斤播撒载重,搭载前后有源相控阵雷达、全新双目视觉系统、超高清FPV云台相机,集航测与飞防于一体,适用多种地形,轻巧灵活,一个人就能够实现作业。”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深圳展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唐立,正在为前来咨询的客商讲解这台农用无人机的优点。
唐立和记者说,“这款无人机集航测与飞防于一体,无人机的云台角度能调节,能轻松实现实时采集图像,对果树以及大田进行航测,在果树航测中能轻松实现10分钟建图80亩,在大田中航测能轻松实现10分钟建图200亩,而且还可以对最大50°坡度的果树进行航测。”
在未来农业智能装备专题展上,由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吸引了众多果农的眼球。
“这个机器人相对于人工采摘有哪些优势?”“需要人工操作吗?用起来复杂吗?”……在现场,前来咨询的果农络绎不绝,西北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刘骁细致地为每一位果农逐一解答疑问。
“这台猕猴桃采摘机器人,不仅能做到24小时采摘,而且能做到双臂平均每秒采摘一枚果实的速度,采摘一亩地只需要两个小时,而1个人采摘则需要两到三天时间。”刘骁说。
每届农高会上,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群众尽情“淘宝”,从一粒种子、一袋化肥再到一项项新技术,让广大群众开了眼界、换了思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展位上,一台果蔬紫外激光打标机吸引了来自阿根廷的嘉宾。
“这台设备会不会对果实造成伤害?我们公司的溯源码能否打在上面呢?”“紫外激光属于冷加工,它可以替代传统的纸质标签、油墨喷刷、镂空果贴等方式,不但不会污染和损坏果实,还能够解决溯源、防伪、节省人工等问题。”在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何逸飞为阿根廷嘉宾细心解答道。
每一届农高会,都是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集锦,都是农业科学技术前沿的比拼。参会群众在这里看到了未来农业的样子,参会客商在这里找到了交流借鉴的平台,科研工作者在这里寻到了市场需求,农高会正在为“三农”解码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