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科光电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作为高端制造装备核心部件产品提供商,是专门从事工业机器视觉成像部件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机器视觉领域自主研发创新国产品牌的先锋企业。公司的基本的产品包括作为工业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工业相机及图像采集卡两大品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凭借着高质量的产品、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已然成为国内机器视觉领域核心部件的关键厂商。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经拥有工业线扫描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含大幅面扫描相机、高速面扫描相机、中小幅面扫描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等合计110余个型号产品。凭借完善的产品系列、高速高分辨率特征、机卡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高效专业的现场应用支持等优势,公司产品已被批量应用于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半导体、包装印刷等行业,获得京东方、宁德时代300750)、深南电路002916)等行业龙头客户高度认可。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部件,可以将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再通过数模转换并送到处理器以合成图像。相比于普通的民用单反相机而言,工业相机具备更好的图像质量、更高的工作稳定性、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等特点。目前市面上的工业相机主要有工业线扫描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3D工业相机以及智能相机等类型。公司的工业相机主要为工业线扫描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线扫描相机,以“线”为单位进行图像采集。早期线扫描相机的图像传感器通常只有一行感光像素,随着检测速度不断的提高,相机的曝光时间被不断缩短,发展出的多线TDI(时间延时积分)线扫描相机也逐渐被推广应用。当前市面上线扫描相机的水平分辨率从2K到16K不等,大部分线扫描相机的行频都非常高,因此在检测或测量幅宽比较宽、检测效率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中线扫描相机具备独特的优势。现阶段,工业线扫描相机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科学研究、轨道交通、农产品分选等领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典型的场景为具备连续运动能力的材料类产品检测与测量,例如金属膜材、金属板材、塑料薄膜、纤维制品的表面检测。被检测的物体通常匀速运动,利用一台或多台相机对其逐行连续扫描,以实现对其整个表面图像的完整采集。此外,线扫描相机还非常适合在生产线上运动产品的表面检查,如高密度PCB、玻璃基板、显示模组、光伏组件等。工业面扫描相机,或叫面阵相机、面扫描相机,通常以“面”为单位进行图像采集,与线扫描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其图像传感器是一个二维的阵列,单次拍照输出一幅二维图像,展示目标物信号强度在空间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布。工业面扫描相机在进行图像采集时往往使用电子快门进行曝光控制,常见的电子快门包括全局快门和卷帘式快门两类。全局快门下,相机所有像素一次性完成曝光动作,比较适合用来采集快速运动的物体信号;卷帘式快门下,相机内所有像素不是同时完成曝光操作,一般每次只完成单行像素的曝光,启动图像采集后从第一行开始,依次曝光所有行,最终完成所有像素的曝光。卷帘式快门的这种非同时曝光的特性在拍摄运动物体时会导致图像拖影,引起图像失真,所以卷帘式快门相机一般只用于拍摄静止的物体。此外,全局快门相机由于在设计时需要更多的控制信号,导致其成本往往更高,同时读出噪声也更大。由于工业面扫描相机一次性获取二维图像信息,不需要外部运动机构配合,系统相对简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在非流水线的工业场景中,用于采集目标物的形状、尺寸、面积、温度等信息,执行定位、测量、检测、识别等诸多任务。目前,公司的工业面扫描相机共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大幅面扫描相机、中小幅面扫描相机和高速面扫描相机。图像采集卡,是构建完整的机器视觉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功能是建立和前端相机的连接,管理相机控制的信号,从相机中获取数据,并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图像采集卡对外接口包括面向相机端的图像信号接口、面向计算机端的数据接口、以及控制信号接口。工业相机的图像接口规格很多,目前机器视觉系统中较常见的包括Camera Link和CoaXPress接口,其相关协议标准分别由AIA(美国自动化图像协会)和JIIA(日本工业成像协会)发起;采集卡到计算机端的接口一般为通用的PCI、PCIe、USB以及网络接口等数据接口。图像采集卡依据协议标准收取前端工业相机数据,在板载内存中进行处理,然后通过PCIe等接口写入计算机内存,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程序通过采集卡底层驱动加载图像数据后进行信息分析。图像采集卡控制信号接口主要功能为接收外部各种图像采集控制触发信号输入,以及输出相机同步信号以控制光源等外部设备,辅助完成机器视觉系统的工作流程。目前,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PCIe接口的Camera Link和CoaXPress两种图像采集卡,适配符合相关标准的主流工业相机。公司从2012年发布公司第一款国产高速高分辨8K线扫描相机以来,十年时间里陆续量产了包括7个分辨率类型的60多个型号线亿像素面扫描相机,数据接口包括GigE/USB3.0/Camera Link/10GigE/CoaXPress等接口。绝大部分产品均为国产首发,其中典型产品有15K线亿像素超高分辨率电制冷面扫描相机、帧率高达4,000fps的超高速面扫描相机,8K多点曝光分时线扫描相机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PCIe技术的Camera Link和CoaXPress两种接口的图像采集卡,适配符合Camera Link和CoaXPress标准的工业相机。公司持续发挥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满足智能制造下游多场景的客户需求,强化自主研发产品竞争力,不断推出工业相机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已有基础,不断突破相关技术,快速扩展产品线%以上。其中线余个型号,发布了国产高分辨率16K彩色线K万兆网线扫描相机,进一步助力工业相机的国产化替代;面扫描相机新增近10个型号,丰富了高分辨率像素阶梯,进一步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应用需求;图像采集卡新发布万兆网系列,采集速度达40Gbps,适配了Windows/Linux等多个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了更丰富的机卡一体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钻研,不断精益求精、追求技术卓越,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公司可持续增长提供更多助力。公司是工业视觉成像核心部件的产品提供商,产品主要包括线扫描相机、大幅面扫描相机、高速面扫描相机、中小幅面扫描相机、图像采集卡等,已在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半导体、包装印刷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公司也在生命科学等机器视觉应用的新兴领域积极拓展,努力探索检测场景技术需求及产品应用方法。具体情况如下:PCB检测是电子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配置公司众多型号线扫描相机,可以替代人工在腐蚀性环境下进行看板工作,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度。产品性能在分辨率、图像模式、采集速度、噪声水平等方面达到国际一线产品水平,已服务于国内PCB检测设备头部制造企业。其中,高分辨率彩色线扫描相机、高分辨率高阶线扫描相机均已批量应用于客户生产现场。点灯检测是新型显示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多年来,公司推出多款大幅面阵相机,可覆盖各种尺寸、精度要求下的点灯检测场景,并广泛应用于业内各大检测设备制造企业。其中,公司推出的超分辨率系列相机最高分辨率已可达到13.5亿像素,充分满足超高精度面板检测需求,在VR、AR等产品检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极片检测是锂电检测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前段、中段工艺环节,在实际测试与生产过程中,产品性能稳定,效果优异,满足应用需求,已服务于业内多家重点终端厂商。其中,公司的高分辨率高阶线扫描系列相机在多种新型检测环节中表现优异,目前正与合作企业积极推进该类特殊检测方案。电池片隐裂检测是光伏检测的重点应用场景,通过配置公司的红外线扫描相机,可以有效展现可见光下无法检测的隐裂条纹。公司产品已广泛服务于硅片、电池组件生产、检测设备制造企业,并在服务过程中开展多方面深度合作,积极推进该领域应用的国产化替代。晶圆图形检测是半导体领域的重难点应用场景,公司高端产品及部分针对性研发产品已满足部分检测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与半导体检测设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半导体晶圆、封装段检测需求,推出各类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高精度、高速度检测需求的产品。基因测序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点应用场景,公司高分辨率高阶线扫描相机已满足基因测序的高精度、高响应度、高速度检测需求,已进入实机设备研发阶段。后续公司将继续关注生命科学领域,与业内各大生物、医疗、医药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基因测序、生物染色、药品检测等应用需求,不断扩展产品体系,满足各类特殊检测需求。基于独特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先进技术,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即公司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客户销售作为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等软硬件产品获得收入和利润。公司产品主要为自行设计、研发和制造,公司对外采购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图像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电源芯片、连接器、其他电子元器件、PCB板、结构件、线缆、光学件等,用于生产自产产品。该部分原辅材料的采购具有品种多、单品种采购量较小等特点,公司主要通过代理商采购与向厂家直接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生产所需的部分非标准化原材料如结构件由公司提供设计图纸,供应商按照公司需求进行加工后由公司进行采购。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主要是结合销售预测和客户订单,通过“以产定采”的方式,对通用原材料和长采购周期的原材料进行安全库存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快速生产与交付。公司的产品生产由制造中心负责,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订单为导向,按照客户需求的产品规格、质量要求和交货期来组织生产。同时,公司进行适度的“备货生产”,即根据历史订单数据、下游市场情况等信息进行销售预测,在考虑上游供货周期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的生产能力及人力资源匹配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和三日滚动生产计划,通过提前排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的产品销售由营销中心负责,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各类型装备制造商、机器视觉系统商和经销商等,其中装备制造商、机器视觉系统商是公司目前主要的客户群体。公司建立了以总部——区域销售中心为主线,市场运营、技术销售、技术支持和销售管理四位一体为辅线的营销体系。公司从成立之始就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核心价值观,以成就客户发展,致力于推动行业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方位、全流程以产品交付无障碍、产品品质无问题、产品服务无差评为服务宗旨,推动市场快速发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40仪器仪表制造业”之“C401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C4019其他通用仪器制造”,即“指其他未列明的通用仪器仪表和仪表元器件的制造。”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所处行业为“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之“2.1.1智能测控装置”。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之“2.1.3智能测控装备制造”之“4019*其他通用仪器制造”。根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数据推算,2022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1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得益于宏观经济逐步回暖、下业恢复增长、制造业自动化及智能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机器视觉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宽、国产品牌技术能力持续提升、政策支持、机器视觉行业技术升级等因素,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2022年度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规模2025年预计将达到560.1亿元,2022-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21.80%。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基础零部件和装置包括研发微纳位移传感器、柔性触觉传感器、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等。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加速,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将进入高景气时期。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明确提出推进生产制造数字化管控,基于传感器、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在生产环节深度应用,提升精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2023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要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而机器视觉作为当前智能检测领域极为关键的技术,能利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更高效率、更高精度的测量和判断,是实现智能制造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化,60岁以上老人所占人数比例逐渐提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我国正式跨入中度老龄社会的行列)。2011年-2022年期间,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由13.7%上升至19.8%,上升了6.1%。从制造业角度来看,老龄化趋势不利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供需愈发的紧张,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上涨至11.40万元,比2021年增加0.72万元,增长了6.7%。此外,劳动力的愈发短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求转变,利用机器视觉行业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在需要重复性、繁重性生产加工环节中,机器视觉系统的效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机器视觉的稳定性、客观性、精确性在制造业中对人眼形成了很好替代,同时完善了制造业的工艺环节,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已成为世界机械消费第一大国,但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仍任重而道远。“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水平,着力从要素驱动向技术及创新驱动转变。通过强化研发、设计能力,提高配套能力、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促进细分市场、专业化分工和集群发展,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以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高端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体系化涌现。我国装备制造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首先要解决制造质量问题,其核心关键是解决制造过程中的精密检测能力问题。公司所处的机器视觉行业是智能制造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视觉是新型显示产业、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化检测的关键支撑技术,工业相机作为机器视觉的重要核心部件,其技术能力对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先进性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突破系列中高端工业相机产业化的企业,业务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符合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对促进产业升级、服务新兴国家战略性产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医疗、运输、智能制造等领域对机器视觉的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回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机器视觉行业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将逐步恢复增长,如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半导体、包装印刷等。下游应用行业规模的扩大将带动其对机器视觉产品的需求。此外,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产品将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从而进一步推动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公司主要产品工业面扫描相机和图像采集卡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行业内为数不多能与国际知名厂商直接竞争的国内厂商。目前,公司的工业相机产品主要有工业线扫描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含大幅面扫描相机、高速面扫描相机、中小幅面扫描相机),产品型号丰富。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线扫描相机系列分辨率实现从0.5K-16K全覆盖;大幅面扫描相机系列分辨率实现从2,500万-13.5亿像素全覆盖,大部分型号产品支持TEC制冷;中小幅面扫描相机系列分辨率覆盖150万-2,000万像素,全分辨率最高帧率可达107fps;高速面扫描相机分辨率覆盖110万-6,500万像素、全分辨率最高帧率可达4,000fps。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PCIe技术的Camera Link和CoaXPress两种接口的图像采集卡,适配符合Camera Link和CoaXPress标准的工业相机。整体来看,公司已具备提供从工业相机到图像采集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市场地位居于国内机器视觉行业领先水平。经过持续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公司在机器视觉核心技术的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技术突破,掌握了“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综合能力。公司主要定位于光学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两大主流方向,依托硬件、软件和精密光学基础技术,形成高精度时序控制、多线分时、超分辨率成像、自适应图像增强、多光谱数据融合、电子制冷等相关核心技术,公司技术体系如下:自设立以来,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持续投入研发,公司先后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安徽省发改委“三重一创”重大专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合肥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等重点项目支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50强、合肥高新区“潜在独角兽”、“深科技000021)企业”等荣誉及称号。2022年8月,公司成功入选安徽省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功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认定公司“高端机器视觉检测核心部件研发”科技成果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3月,公司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评审推荐获得2022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公司研发团队多名人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安徽省“特支计划”、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公司亦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精密视觉感知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一代人工智能视觉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人才及科研平台。上述荣誉或科技项目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公司核心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水平,提高智能化水平,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与完善研发管理流程,为技术创新的实现提供管理支持,坚持基础研发、产品研发与前瞻性研发并重。在机器视觉核心零部件的硬件、软件、结构等方面,公司持续拓展技术储备,提升技术创新实力。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29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140余项(包括已授权专利),其中90余项属于发明专利;此外,公司还获得52项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08.03万元,同比下降19.75%,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00.39万元,同比下降82.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5.14万元,同比下降82.13%。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9,713.96万元,同比上升5.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5,431.78万元,同比上升3.13%。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社会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公司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需求未达预期;同时,公司员工人数增加及人均薪酬上涨、新租赁的生产和办公厂房的装修改造支出、以及新增产线设备投资等增加了相关的费用及固定成本。公司将研发创新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市场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达7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8.07%,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达到25.98%,提升了2.62个百分点。2023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1,349.3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20%,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33%,较去年同期增加2.93个百分点。通过2023年上半年的努力,公司新增取得6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取得20项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于在研23个项目,成功研发30余款新型号产品,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在线扫相机方面,新增了PN系列、PR系列等多个系列新产品;在面扫相机方面,新推出了103M、120M等大面阵相机,TS5M3CXP、TS9MCXP12等高速面阵相机;在采集卡方面,公司研发推出了万兆网图像采集卡。出于优化成本、降低功耗、核心芯片国产化替代等需求出发,公司对多款产品进行了持续优化迭代升级,在产品性能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供应链稳定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2023年上半年,在社会需求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投入、继续优化战略布局,整合公司在新能源、新型显示、PCB及印刷纺织领域积累的优势,深挖客户需求,并积极拓展公司产品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精尖、机器视觉新兴领域的应用。同时进一步扩大营销队伍规模、加大培训,增强团队素质,在客户挖掘和开拓上取得长足进步。上半年新增成交客户80余家、新增借样客户250余家、累计借样测试产品2,100余件,公司市场拓展效果显著,通过不断导入新的应用场景和客户,助力公司未来业绩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4、强化人才平台及培养体系建设,助力长远发展工业相机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拥有专业扎实、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研发人员是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技术研发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公司已制定了良好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拥有一批高效、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但随着行业以及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迫切需要引入前沿技术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人才招聘方面,公司持续优化升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化与知名高校产学研合作,保证核心技术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公司持续完善员工培养计划,加快不同专业的人才成长速度,快速打造支撑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光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是机器视觉行业的关键基础核心技术,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坚持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战略,坚持高端产品和先进技术定位,依托硬件、软件和精密光学基础技术,逐步打造了包括多线分时、高分辨率、高精度、制冷、高可靠性、多光谱等核心技术体系。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高端机器视觉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图像传感器全自动标定技术、自适应信号增强算法、全光谱色彩自动矫正算法、多线分时曝光技术、超分辨率成像技术、高可靠性热设计技术、实时无损图像数据压缩解压缩算法等一系列“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综合能力。公司与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内的国内科研院所或知名高校展开产学研深度合作,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公司机器视觉核心技术形成了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技术成果。公司牵头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承担了省市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合肥高新区“潜在独角兽”、“深科技企业”等称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已具备与国际最优秀厂商竞争的能力。公司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研发的各型号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在技术和性能指标上可以对标国际主流厂商的相应产品。公司从2012年发布公司第一款国产高速高分辨8K线扫描相机以来,十年时间里陆续量产了包括7个分辨率类型的60多个型号线亿像素面扫描相机,数据接口包括GigE/USB3.0/Camera Link/10GigE/CoaXPress等接口,绝大部分产品均为国内首发,典型产品有15K线亿像素超高分辨率电制冷面扫描相机、帧率高达4,000fps的超高速面扫描相机,8K多点曝光分时线扫描相机等。结合下游客户的多样化场景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扩充产品线日,公司两大产品线余个型号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产品。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技术为本和自主研发的发展战略,持续打造自主核心技术,对机器视觉的两个核心部件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建立了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积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公司研发积累的核心技术均体现在公司有竞争力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产品中,最终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性保障。公司成立以来,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两大产品线,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0多项并在市场应用。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相关核心技术获得授权的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29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经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140余项(包括已授权专利),其中90余项属于发明专利;此外,公司还获得52项软件著作权。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精密视觉感知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新一代人工智能视觉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人才及科研平台。公司非常重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分别与中科院合肥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就相关领域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提升公司的技术研究水平,快速实现高水平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高度重视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组建了以十余名博士为核心的优秀人才团队,主要人员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员工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20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72.60%。同时,公司长期从事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工业相机及图像采集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机器视觉专业的“高精尖”研发团队。经过十年积累,公司研发团队已在高速电子学、图形图像算法、工业可靠性设计以及广泛的工业应用场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领域既具备产品的快速开发能力,也具有攻坚解决高精尖问题的能力,是一支综合实力拔尖、技术水平扎实、创新能力突出、行业知识丰富的专业队伍。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73人,占公司总人数25.98%。公司研发团队的专业覆盖面广,包括物理、光学、计算机等专业,充分满足了本行业技术研发的需要。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或成员曾获得了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学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安徽省首批“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合肥市“百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228”产业创新团队、“江淮硅谷”创新创业团队、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创业奖等荣誉。此外,公司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新一代人工智能视觉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平台为基础,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等人才培养基地的合作,进行人才联合培养。公司将持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出更多机器视觉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公司自成立了以来,一直深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工业成像器件研发,非常注重产品品质和现场应用效果,长期为优质的高端装备制造商或系统商提供高端、可靠性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知名终端用户的生产线上。通过不断积累,公司已经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品牌效应。公司是国产工业相机中技术先进、应用专业、市场验证经验丰富、市场保有量领先的品牌;2016年公司量产了国产品牌Camera Link采集卡,六年多来公司图像采集卡一直是中国机器视觉市场领先的国产品牌。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既为公司业务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能时刻把握下业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公司机器视觉产品和核心技术的更新迭代,保障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公司的产品已被多家知名终端厂商批量应用,包括深南电路、景旺电子603228)、京东方、华星光电、宁德时代、国轩高科002074)等。公司凭借完善的产品线及长期深度合作的客户关系,各大产品已应用机器视觉各领域,特别是在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半导体等领域,公司配备了一支可覆盖自动化、力学、通信、电气、物理学、计算机、物联网等专业的高学历、高素质、高响应的现场应用支持团队。解决产品应用问题的同时,深挖客户及行业需求,积累了大量的行业应用经验;可凭借经验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方案选择及更符合行业发展的产品升级方向。机器视觉行业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行业。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908.03万元和715.14万元,收入及利润规模相对较小,相比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特别是国外头部厂商,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相对偏弱。公司当前业务经营能力仍相对有限,面对高速增长的客户需求,可能无法承接所有客户的订单需求,因而错失部分业务机会,从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同时,若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公司自身生产经营或下游市场波动等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导致订单需求减少,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机器视觉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壁垒相对较高。在经营过程中,公司聚焦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依靠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持续的迭代演进。公司下游客户所属行业类型较为广泛,需要复合型技术人才对下业进行长期应用实践,不断加深对工业自动化、底层核心算法和软硬件结合技术的理解,提升产品研发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行业内具备丰富的下业应用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稀缺,且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内各家公司对高级技术人才、专业服务人员和新技术研发团队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在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具备竞争力的待遇和激励机制,则可能造成核心技术人才和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如公司未能物色到合适的替代者,将导致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削弱公司的竞争力,并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机器视觉行业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各类客户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多,公司需要对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持续研发创新,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或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未能及时将新技术运用于产品开发和升级,出现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情况,导致公司无法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并对公司未来业务拓展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需要围绕产品技术升级、产品系列开发、应用领域开拓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公司对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性能指标未达预期,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将面临前期的研发投入无法收回且预期效益难以实现的风险,并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为保护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相关协议、规范化研发过程管理、申请专利等保护措施以防止核心技术泄露,但上述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核心技术不会泄露。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原因导致核心技术泄露,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和规模扩张,尤其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带来的产能扩张,公司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才储备方面将面临挑战。如果公司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方面未能及时调整以适应扩展的需求,人才储备不充分,将会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管理风险。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贡献。公司2018年度至2023年度所得税均适用15%的优惠税率。如果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条件,使得公司不能继续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公司的所得税费用将会上升,盈利水平将受到不利影响。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以及下业持续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巨大的市场潜力必然吸引更多的竞争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如目前高端工业相机市场虽然主要由海外品牌占据,但国内相关企业正以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逐步渗透,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若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不能持续维持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公司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加之全球通货膨胀、市场大环境复苏缓慢,各行业成本压力增加,下游企业倒逼上游企业下调价格,市场将出现一波波激烈的“价格战”。如公司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反应、调整市场策略、有效降本增效,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丢失客户,进而影响到公司业绩。近年来,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相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保护倾向有所抬头,对中国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带来一定不确定性。公司及所在行业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中的一环。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国内品牌代理商或贸易商采购的关键原材料如图像传感器、处理器等主要使用国外知名品牌如Sony(索尼)、AMS(艾迈斯)、Altera(阿特拉)、Xilinx(赛灵思)。同时,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境外客户。若出现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关税壁垒、品牌商所在国限制出口等情形,或者未来关键进口原材料的价格或汇率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进口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境外客户的开拓均将受阻,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及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机器视觉行业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PCB、新型显示、3C、半导体、锂电、光伏、汽车、包装印刷等多个行业均有涉及。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为机器视觉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明确了对中高端机器视觉行业及其相关下游产业的政策支持,为包括公司在内的中高端机器视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调整,机器视觉相关下游产业需求下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2023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增速有所提升,整体经济形势向好,但包括国际贸易局势多变、房地产行业结构性调整、制造业景气度恢复缓慢在内的多重负面因素仍然存在。未来若宏观经济复苏态势不及预期,可能造成公司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上的进一步疲软,从而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关新闻